香港投资推广署抛出橄榄枝 冀助四川餐饮企业“走出去”
2016年5月,晶科能源宣布其采用PERC和黑硅技术的高效多晶电池已进入量产阶段,未来将量产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20.5%以上。
所以就整个光伏产业而言,光伏领跑者计划将培育一批大型企业成为业内标竿,以此来带动产业内的其他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转换效率,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竞争与发展。其中,村级电站200万千瓦,惠及4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中式电站600万千瓦,惠及24万建档立卡贫困户。
《路线图》涵盖了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涉及多晶硅、硅棒、硅锭、硅片、电池、组件、平衡部件、系统等各环节的62项关键指标。据统计,其中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67.1吉瓦,分布式累计装机10.32吉瓦,全年共发电662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这些企业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使上网电价降低,实现光伏平价上网,比如协鑫在山西阳泉光伏基地竞标中报出最低价0.61元/千瓦时。而到了2016年下半年,尤其是2016年9月后,光伏行业则经历了一轮较快下滑,回归正常水平。加强并网消纳、费用结算等统筹协调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运营落实到位。
行业人士表示,对于2017年新增装机量20吉瓦的预估,实际上是非常保守的。通知明确指出,2017年,将大力发展太阳能,继续实施光伏发电领跑者行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随着领跑者项目的推动,以及市场对单晶硅片需求趋紧,业内单晶产品的呼声愈喊愈热,颇有欲掩盖原本占据主要市场的多晶产品的趋势。
2017年2月,关于国家能源局将出台光伏超级领跑者计划的说法在业界议论纷纷,据称春节后第一批超级领跑者基地即将公布。黑硅破解多晶无缘金刚线切之痛金刚线切是单晶降本的重大突破,但这一新技术在引入到多晶硅片生产流程时,却一度出现了水土不服,保利协鑫副总裁吕锦标介绍,简单来讲,单晶硅锭与多晶硅锭在晶格结构、内部掺杂物的差异,导致金刚线切割成的多晶硅片,表面过于光洁,对后续电池工艺形成挑战。这种情况下,多晶硅片的价格比单晶低了约1.1元。2015年6月,国家能源局批复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3GW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领跑者计划正式开跑。
只有扭住性价比这个牛鼻子,方能看清光伏组件单多晶之争的迷雾。这让多晶组件再次回到2015年前那样,比单晶在发电成本上取得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领跑者计划的制定,本意是考虑到组件转换效率的正态分布原则,无论是单晶、多晶,还是薄膜,应认定各自技术路线中占少数的高效产品符合领跑者计划的要求,从而引领光伏产品向高效化发展。2016年6月,韩华新能源表示,其标准PERC多晶组件转换效率达到19.5%,功率达301W。在过去的2016年,单晶其市占比已进一步攀升至20%以上超跑者计划尚待确定,行业内已暗潮汹涌,关于规则与标准的制定争议已经开始。
对于单晶的迅速发展,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世江表示:单晶产品从2015年开始上升行情,关键就在于以技术突破带动成本下降,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单晶硅片完成了从砂浆线到金刚线切的转变,使其切割效率提升了50%以上,第二是以连续拉晶工艺,提高了单晶硅棒生产率,产量得到提升,降低了成本。根据EnergyTrend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单晶硅片比例升至18%,多晶硅片比例减少至76%。业内研究机构预测,在隆基、中环两大单晶硅片厂新产能在第二季度陆续释放以前,单晶硅片的缺货情况将会持续。为了解决多晶无缘金刚线切之痛,中国的多晶硅片制造商已于2016年在全球率先推出黑硅技术,通过黑硅制绒不仅实现了多晶硅片在量产中可以引入金刚线切技术,还能将多晶硅电池片的光电转换率提升0.3%以上。
对此局势,EnergyTrend分析师CorrineLin预期今明两年黑硅产品将明显放量,让多晶电池片能接受金刚线切的多晶硅片,整体多晶组件成本能下降US$0.015/W左右,将有效遏制单晶市占率的成长趋势。黑硅破解多晶无缘金刚线切之痛金刚线切是单晶降本的重大突破,但这一新技术在引入到多晶硅片生产流程时,却一度出现了水土不服,保利协鑫副总裁吕锦标介绍,简单来讲,单晶硅锭与多晶硅锭在晶格结构、内部掺杂物的差异,导致金刚线切割成的多晶硅片,表面过于光洁,对后续电池工艺形成挑战。
根据2017年3月最新市场报价,由于单晶硅片持续紧缺,单多晶硅片价差已经达到0.17美元/片,已高于0.1美元的性价比标准值价差。虽然近期市场上单晶唱多日盛,但不能忽略前十大主流光伏制造商及其他二线制造商产品产能仍以多晶组件为主。
2015年6月,国家能源局批复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3GW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领跑者计划正式开跑。保利协鑫在多晶硅片大规模量产中采用金钢线切+黑硅后,每片多晶硅片的成本降低约0.5元。政策上的倾斜,使单晶厂商无需加PERC就能达到领跑者要求,而多晶如需满足要求相对较难,因此在2016年领跑者计划中,单晶市场占比逐渐攀升。在光伏产业中,单晶组件与多晶组件历来保持着相互竞争的格局,究竟是谁能更好的满足未来市场需求?过去的一段时间来,相对小众的单晶组件在市场份额上有所提升,这样的变化究竟是单晶长久逆袭的开端,还是两者竞争中短暂的此消彼长?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光伏组件本质上是一种新兴的发电装备,性价比才是能否占有市场的关键,因为电力这一能源产品没有个性化体验可言,有的只是以国家为单位,统一的电压与频率。隆基在2014年的公告中宣布,已将金刚线切片厚度从190m缩小为110m,当时由于下游电池厂商不愿意接受过薄的硅片,但金刚线切片的导入,在设备不增加的情况下,大幅提高产能。2014年中期,以隆基、中环为代表的国内单晶硅片龙头企业相继实现金刚线切割的引入,并在2015年实现产能释放。
根据能源局发布的文件,领跑者先进技术产品应达到以下指标: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达到16.5%和17%以上。原本单多晶组件转换效率的差距在1%以上,但发布文件里,两者只相差0.5%,具体到60片电池片的标准组件,单多晶之间的总功率差异只有5瓦。
单晶在直拉单晶与金刚线切割获得突破后,促进单晶片提升性价比的新技术短期比较有限,不会再有前面两年那么大的变化。与以往不同的是,价格竞争之外,技术也成了重要指标之一。
只有扭住性价比这个牛鼻子,方能看清光伏组件单多晶之争的迷雾。为增强多晶组件竞争力,以晶科、韩华、阿特斯、天合等企业国内一线光伏制造商相继应用PERC技术,使多晶转换效率得到提升。
在多晶硅片没有采用金钢线切+黑硅之前,单多晶硅片的成本差被压缩到了每片约0.6元,这已经接近发电端单晶组件度电成本追平多晶组件的红线。领跑者吃一堑长一智除了得益于金刚线等工艺的优先进步,单晶在过去两年飞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推手是最大程度的运用了领跑者计划。据PV-Tech了解,金刚线切具有切速快、线径小、切割过程无需砂浆、表面金属杂质含量较低等特点。这才能使单多晶双方形成真正的科技竞争,促进行业发展。
2016年5月,第二批5.5GW的领跑者基地名单公布,总计8.5GW的巨大市场,引来了业内企业竞相争夺。2016年8月,阿特斯表示其采用湿法黑硅技术联合金刚线切割可以使多晶电池的转换效率达到19%,叠加PERC技术能再提升一个点,达到20%。
吕锦标表示:技术路线上,采用金刚线切割+湿法黑硅+PERC技术可使多晶电池达到19.5%,采用金刚线切割+干法黑硅+PERC技术的单晶电池效率为20%。2016年6月,韩华新能源表示,其标准PERC多晶组件转换效率达到19.5%,功率达301W。
回顾光伏行业过往的10年,这一轮单晶的火热行情兴起于2015年。这让多晶组件再次回到2015年前那样,比单晶在发电成本上取得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协鑫集成(5.010,-0.01,-0.20%)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兼首席技术官郑加镇认为,未来几年单晶与多晶将保持三七比例市场格局,多晶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其主导市场的地位不会改变。2015年隆基宣布全部转换成功,在进一步完善工艺的基础上,其他各家公司也陆续投入且比例持续上升,2016年呈现爆发之势。2017年2月,关于国家能源局将出台光伏超级领跑者计划的说法在业界议论纷纷,据称春节后第一批超级领跑者基地即将公布。2015,单多晶势力重新分割2017年一季度,光伏市场上单晶硅片延续2016年需求火热的趋势。
吕锦标强调,多晶技术路线拥有巨大的技术发展潜力和性价比优势,在接下来的领跑者或超跑计划中,技术更新与标准制定应当把单多晶60片电池片标准组件的总功率差设置为15瓦。后续单晶想要再提升性价比,需要依靠新技术把成本再降低。
在过去的2016年,单晶其市占比已进一步攀升至20%以上。2016年5月,晶科能源宣布其采用PERC和黑硅技术的高效多晶电池已进入量产阶段,未来将量产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20.5%以上。
这种情况下,多晶硅片的价格比单晶低了约1.1元。按市场传言,该光伏超级领跑者计划是领跑者计划的升级版,将通过建设超级领跑者基地的方式扶持已具备规模量产能力、但产能尚未释放、代表先进技术的光伏产品规模应用,且每个基地的规模都是GW级。